Monday, December 10, 2012

草莓族


何谓“草莓族”?

草莓娇鲜艳丽的外表,令人垂涎欲滴,可是这种外表光鲜夺目的水果,确是娇嫩无比,质地绵软,稍一施压就整个抵抗不住变成一团稀泥。

基于这种光有外表却经不起碰撞的特性,台湾的Career就业情报董事翁静玉提出了“草莓族”一词。怎么把人比喻为草莓?不就是指外表光鲜亮丽,但没办法承受工作上的压力及职场的恶劣环境的一群,一压就扁,一搓就烂。

1993年,翁静玉在其著作《办公室物语》一书里,以“草莓族”来形容民国50年(1961)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世代,因为那些“后婴儿潮世代”的年轻人不论是价值观或工作观,都和先前的世代,出现明显的裂变。

这种现象并非台湾所独有,同一时期,美国有“X世代”,日本是“新人类”,韩国则是“386世代”,根台湾的“草莓族”一样,指的是1960年代出生者,他们反映出世代的差异现象。

20年过去了,这些说法从60后转移到70后再顺势“过继”到80后的人身上,从中可以理解,“草莓族”原意根本是指当时30岁以下的年轻人。现今80后的年轻人正处于由年少轻狂蜕变至担负社会重任间的尴尬模棱两可的地带,饱受前世代批评的小毛病一箩箩,因而被视称为不施压、易受伤的“草莓族”也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

社会不断的进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代应好过一代,但是何以年轻人却被认为一代不如一代呢?追根究底80后会被上代人视为不济,皆因生长在资讯发达及物质条件较上代好的他们,让人觉得缺乏抗压的能力,在生活、工作或感情上遇到问题时都只会逃避责任,有的思想和行为更是叫长辈无法认同。

事实上,任何一个年代的年轻人都有强项和弱点,都有各自的烦恼与焦虑,看似养尊处优的80后也有他们自己的苦处,一概把负面的标签放在他们身上也欠缺公平。上代人曾经有过失败和挫折的经历,走过了就迈向康庄大道。现今被视为“草莓族”的族群,只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相信不日可以坚强起来。

摘自《丰》杂志(2012年12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